冬山河

  冬山河並不是一條很長的河,全長不過二十四公里,它所以特殊,因為它是全省河川中,少見的幾乎完全是人工改修的河道,中下游十二公里的主幹道,有十公里是截彎取直的結果,其中中游三千五百公尺的平直水道,面寬一百公尺,深平均兩公尺,水流平緩穩定,是發展水上活動最理想的條件。

  宜蘭縣政府的「冬山河風景開發建設計劃」,也正是要將冬山河開發成一個全國首創的、大規模以運動遊憩為主的休閒活動據點。負責整體規劃、設計、監工的景觀規劃公司「象集團」是日本的設計新銳,由旱稻田吉阪隆正研究出身的年輕設計師為班底所組成。其中有一位中國女性,名叫郭中端,主要負責冬山河的整體規劃,她和「象集團」的構想,是將冬山河的全域,視為一個完整的戶外水態博物園,依水的特性和造型,將冬山河開發成近水源的「水源涵養區」,巨木林立的「森林區」、可供戲水的「親水活動區」、從事水上活動、水產業養殖的「水上活動區」,以及濱臨河口的「海濱區」。

  對生活空間愈來愈狹小的都市人來說,「冬山河戶外水態博物園」是一非常吸引人的構想。試想,四百五十公頃的空間,完全是經過綠化的水與天空的聯接,全域沒有一座超過兩層樓以上的建築,真是都市人的「世外桃源」了。

  風景區的規劃,是為吸引大量的遊客,帶來繁榮,相對的,遊客也帶來污染的壓力。不能未雨綢繆,地面上的垃圾,地底下的廢污水,將對環境品質造成無比的傷害。冬山河開發完成之後,預估每天可以吸引一萬六千人次的遊人來此,人來了之後,冬山河會因人的細心、體貼和愛護,而更豐腴,還是因人的粗心、疏忽和踐踏,而憔悴烏黑,是人現在就要決定的事。

整治成果展現田園風貌

  宜蘭舊稱「噶瑪蘭」,清代噶瑪蘭平原上的水路交通,以烏石港和加禮遠港為最重要,其中加禮遠港即今之冬山河口。

  烏石港加禮遠港分別為西勢、東勢的門戶,關係噶瑪蘭地區的繁榮甚鉅。冬山河口的加禮遠港水深較烏石港深三尺,無暗礁,三、四百石的米船,直入河岸。然而,加禮遠港至今已無跡可尋,冬山河漸形成一條以灌溉防洪為主的河川。

  冬山河發源於新寮山,沿冬山鄉西緣流向東北,至清水五結防潮閘門出口,再北折匯流蘭陽溪口,注入太平洋,全長約二十四公里。

  流域面積約一一三•一七平方公里,其西部、南部有山脈,東有海洋,北部為蘭陽溪,涵蓋的行政區為冬山鄉、五結鄉、羅東鎮及部份蘇澳鎮、南澳鄉。

  河流與海洋之間有海岸沙丘,以南北向狹長分佈於海岸邊,河流、海洋、沙丘,加上平原與沙洲,交織成冬山河流域的自然景觀。

  全線有十三條主要排水支線,流域劃分為十二個集流分區,地下水蘊藏豐富,伏流水是冬山河及各排水支線的基流量來源。

  過去由於河道彎曲,排水斷面不足,因此政府自民國五十七年起至七十年間,斥資五億元,分別進行各種治山防洪工程,河幹線浚渫並截彎取直十公里,新闢平行水道三千七百多公尺,民國七十一年完成五結大閘門,以防海潮倒灌。

  整治後,水流平緩,水量穩定,平均水深兩公尺,中游河段自嘉冬橋至捷徑橋下游,平直水道三千五百公尺,寬約一百四十公尺,河的兩岸有十至二十公尺的副堤,及適當的腹地,展現一片田園風景。

  冬山河是省府環保處「一縣市一河川」水污染防治計劃下,宜蘭縣所選擇的河川。因為它實際污染的情形並不嚴重,因此無法如二仁溪、淡水河等病入膏肓之流,搭上中央「台灣省地區水污染防治河川整治示範計劃」的列車,獲得龐大的整治經費,不過由於它特殊的條件,使得冬山河流域,為維護自然景觀及提供國民良好的休閒遊憩環境,於民國七十三年,正式公告劃定為風景區。

  冬山河風景區開發計劃的地位焉確立。它是宜蘭觀光發展整體計劃下的一環,宜縣觀光發展又是台灣地區綜合開發計劃下,北部區域計劃之一,與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計劃、蘇花海岸風景區計劃,連成台灣東岸的一條觀光路線。

  因而談到冬山河時,運動休閒觀光遊憩的功能多,污染整治的問題少。

  但是觀光地區遊客多,人是污染之源,尤其不可不未雨綢繆,所以冬山河在規劃時,負責規劃的「象集團」主張應將冬山河列入污染防治的示範河川之內,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未經規劃河道飽受污染

  大體而言,冬山河為輕至中度的污染。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羅東及鄰近村莊聚落的家庭污水、廢水及垃圾直接排放或傾倒在河川地上所造成。

  農田農業排放,致冬山河支流、源流水質污染,也使水系的魚類、貝類較之從前減少殆半。

  專業養豬戶、養鴨戶、養殖業的廢水,未經處理,直接流入冬山河幹道,也污染河道。

  目前,羅東市正在規劃一項「污水截流計劃」,其方式是用工程方法,在羅東市的下水道系統沒完成以前,沿冬山河風景區北界,平行做一條截水溝,截取常流量的廢污水,至下游河口排出,保持常流量的廢污水,不直接注入冬山河。

  但是因為平行截水道的終點並沒有設污水處理廠,所截取的廢污水截至下游河口排出,難保漲潮時海潮回流,仍是污染河道。

  「象」的規劃報告中建議,冬山河的整治,應分兩階段,初期以民國八十年為界,以眼睛看不見漂浮物及消除臭味為標準,目標期限到民國九十年時,要求區域內的水質標準達到懸浮固體十五PPM(一PPM為一百萬分之一),生化需氧量三PPM,大腸桿菌每百毫升三千個,如此,冬山河流域的水質才可獲得保護,水族與鳥類、植物與生物才可得保育,夏夜螢火蟲飛舞,水中香魚優游的景觀,方可復得。

  冬山河流域總面積四百五十公頃的「水態博物園」完成後,每天將吸引一萬六千人的遊客,其所製造的垃圾,將是大問題。

  冬山河風景區關於垃圾處理的規劃,有三大原則:

  1.自己的垃圾自己撿,自己產生的垃圾自行帶回。

  2.隨時維持區內環境的整潔。

  3.徹底防止垃圾源的產生。

  因此在風景區內,除據點及登記有案的之外,嚴禁攤販及小販入侵,而且以適當的方式告知遊客,重罰亂丟垃圾的人。

  為了不使垃圾箱本身成為污染的來源,垃圾箱的設置務必位置明顯適當,顏色醒目,且常保四周清潔。

  除了收集來的垃圾處理困難,垃圾收集本身也是一項繁重的工作。風景區所設置的戶外垃圾箱,往往形成垃圾污染發生的根源,所以設置垃圾箱時,就應將垃圾箱分類為「可燃用」與「不可燃用」兩類,餐飲部的餿水處理也要事先考慮,水上活動所產生的垃圾,也要約束遊客必須帶回岸上。

  這些「舉手之勞」,往往卻因為國人缺乏愛護環境的心,而變得「舉手之丟」將環境弄得滿目瘡痍,再說整治,就欲振乏力了。

選擇一條健康正確之名

  冬山河風景區的規劃,是在確保環境品質的前提之下,將全域視為一個完整的戶外生態博物園,河邊的空間、水面、河堤、山林、植物、生物在在都是活生生的展示,甚至人的活動、污水處理的過程,都是展示、學習、體驗的好對象。

  規劃中依水的性質與造形分成的「森林公園」、「親水公園」和「水上公園」,自上游而下游,連成一氣,其中「親水公園」更是直接建立人與水之間的親密關係。

  「親水」顧名思義是親近水、接近水、喜歡水、愛上水。古老的城市都有水,繞著城的水,穿過鎮上的水,一衣帶水,就把全城的人的生活作息關係恩怨情愛喜怒全聯起來了。

  郭中端談起她致力於「親水」環境的研究,始於多年前在日本郡上八幡看到門前水流及作息相互的親密關係而深受感動。她看到當地的婦人在自家的門前,就著水洗米、洗菜、洗衣、養魚、清洗十分有趣,有時在止方的人家洗髒了水,看到下家的人正打算要用,就會說聲「對不起」,人和人之間,因為共用一個水源,關係就變得親密了。

  人因為水的關係而結緣在一起,如何能不珍惜這份水緣?因為認定水能結緣,所以很多年前的有一天,當郭中端從日本回來,知道 公圳被加了蓋,不禁難過得悲從中來,如今每當經過新生南路,她就有一絲悵惘。

  所幸,冬山河補償了她,郭中端要在這一個流動的大地上展現「水與綠」所帶給人的親和感覺,透過手工的雕琢,融合人工與自然,讓冬山河呈現自然之美,卻無斧鑿之痕,就是郭中端與「象集團」所致力的。

  冬山河未來構想的規劃原則有三:

  (一)全區綠化,除水邊護岸外,其他的人工構造物應減少到最低限度。例如利用植林,形成各種綠帶空間,全區以綠帶及堤頂遊步道、橋樑相互連接,達成一完整的遊憩區域。

  (二)嚴格的管理並防止污染水源的發生,考慮在各區段內都須設有廢污水處理設施,並對垃圾處理採取治本的方式,使風景區在開發之後,因為良好的環境維護管理,景色更為優美。

  可惜國人「據為己有」的心太強,親水公園黃龍坡觀賞席的陶瓦片飾品,若干處不翼而飛,卵石坡上煙燻痕跡可見,顯是有人在此烤肉留下的黑痕。

  (三)保障風景區內及周圍的農漁業者,輔導他積極參加區內開發計劃,因為參與而生日共存共榮之念,將來才可能主動參與維護與管理的工作。

  在「綠化」、「防污」、「農漁業」並重的原則下,知識型的森林公園,象徵自然與歷史的傳承,空間之構成以與大地結合為主,構造物偏向體狀、塊狀;運動型的親水公園散發親水、樂水、愉快、熱情,空間構成以線狀、流面狀為主;娛樂型的水上海濱公園,是發展全國性大型休閒活動的理想地區,空間之構成以天空與水所佔的比率極大,開、闊、清是特徵,構造物以輕巧,未來的形式為佳。

  照著這幅圖畫想下去,冬山河會是條美麗的河川。然而到現場,丟棄在源頭的垃圾,令人起雞皮疙瘩色澤妖冶的福壽螺卵,密密麻麻附在農田邊、沒有撈起來的布袋蓮橫擋水中,再想想沒有做污水處理設備的主流和支流、大量湧入的破壞力極強的人類,不禁讓人擔憂,是否不需要多久,美麗的新衣裳,終究掩蓋不住肢體的腐朽臭氣,而被視如敝屣,甚至成為另一個如夢魘的污染源?

  冬山河會導致那一種結果,端看從現在起的每一項念頭,與日後使用者、維護者每一個人的一念之間。


作者:鄭桂平

資料來源:感謝時報基金會(自然河川)提供

回河川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