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子溪之美
壹、四天王山來的水

朴子溪廣納支流,孕育嘉南平原,造就昔日富饒多樣的人文景觀。往昔河川是醞釀人類文明的地方,曾幾何時,如今卻反而成為民眾交相指責的傷心地。

早年,朴子溪雖然經常泛濫,河床改道,但卻是朴子溪水廠的水源,是一條沿岸風光明媚,蜿蜒清澈的溪水。朴子溪的氾濫直接與間接促成了今日的嘉義文明。

六○年代的朴子溪可以游泳、捉魚蝦。而今,過去那種「摸蜊兼洗褲」的美好童年景象已不再。九○年代的小孩,除了不能體會過去那種玩樂的愉悅經驗之外,還得感受水質所帶來的禍害與威脅。

朴子溪之美

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高漲,地方鄉民人士的覺醒與政府的相互配合,使得朴子溪在東石段已被東石人視為眼中的瑰寶。朴子溪也漸漸在台灣展露頭角。

朴子溪的自然與人文生態富饒,出海口連接外傘頂洲,是嘉義縣政府東石經貿特區、白水湖綜合遊憩區、布袋港、鰲鼓農場、東石漁港潛力無窮的連線。朴子溪巡禮、外傘頂洲、關懷之旅、嘉義蚵仔節、體驗漁業等等,是可以發展出更自然的生態,也是這條「嘉義文明之母」,能夠肩負嘉義地區脫胎換骨,走出哀怨,邁向美好的新希望的第一棒。

朴子溪發源於嘉義縣境內阿里山脈西麓海拔一四二一公尺的四天王山之芋菜坑,主支流貫穿嘉義縣境內中央地區多數主要鄉鎮市,向南流經嘉義市與民雄鄉界、新港鄉與太保市界、六腳鄉與朴子市,最後經由東石鄉流入台灣海峽。

朴子溪全長達七五•六七公里,上游為牛稠溪,蜿蜒流經民雄鄉牛稠山之後,下游才稱為朴子溪。牛稠溪發源地俗稱「芋菜坑」,它在內科底、崎腳與兩溪合流,再流經頂凍仔、管蓁坑等地之後,匯集阿拔泉溪等支流,緩緩地向西流出,成為竹崎鄉民主要飲用水源,此後尚有清水、濁水與獅子頭溪流入,成為朴子溪水系。

朴子溪流域面積廣達四二六•六平方公里,沿岸土壤肥沃,流域範圍包括番路鄉、竹崎鄉、民雄鄉、嘉義市、新港鄉、太保市、水上鄉、六腳鄉、朴子市、鹿草鄉、義竹鄉、布袋鎮,最後在東石鄉入海。其流經的地域,有高山、有峽谷、有平原,其中屬山坡丘陵地區者約佔百分之二五。更在下游的東石出海口,沖積出廣大的河谷平原與濕地,因此沿岸具有富饒而多樣的人文與自然地理景觀。

 

朴子溪流域大部份位居嘉南平原北端,由於開發甚早,工商漁農業發達,人口密度高,惟沿岸河川地及堤岸被居民堆置垃圾及事業廢棄物,又加上沿岸之鄉鎮市、工業及畜牧廢水等多未經處理即排入溪中,造成水質污濁、沿岸景觀髒亂的現象。

貳、地利人和水長流

陸續開發留住人口外流,沿線城鎮各有特色,農林漁牧工商遊憩,應有盡有。

翻開嘉義開拓的經過,是一冊冊細水長流的歷史。

朴子溪貫穿的嘉義縣位於嘉南平原中部,東鄰南投、西抵海岸,西南與台南、東南與高雄縣毗鄰,北接雲林縣,古名「諸羅山」是取其東方諸山羅列之意;而清朝發生林爽文事件,人民協助政府守城有功,清廷以「嘉其忠義」之旨,改稱為「嘉義」。迄今,而洪雅平埔族原本以此為居住中樞,經過渡海來台的漢人不斷移入後,洪雅平埔族就逐漸高昇至現在的阿里山鄉。

嘉義縣三百餘年前原本是平埔族的聚居地,但是明朝期間顏思齊和鄭芝龍率開墾台灣後,引進大量的福建先民渡海來台,屯駐在布袋內海一帶,並向內陸開闢,從東石海港溯朴子溪而上,由於朴子溪流域約四百平方公里,分布在嘉南平原,隨後鄭成功指揮海師驅逐荷蘭人,奠定開台基礎,目前在布袋鎮好美里就有不少荷蘭的遺址,居民還倡導興建荷蘭村以緬懷先民冒險犯難的精神。

阿里山鄉是目前嘉義縣唯一的山地鄉,早年吳鳳的故事還普遍流傳,阿里山的原住民以鄒族為主,相當重視自己的文化傳承,也受到政府高度的重視,由於阿里山一直是國際聞名的觀光旅遊勝地,阿里山原住民和平地漢水藉由頻繁的觀光互動關係,已經逐漸成為種族融合。

朴子溪出海口的東石、布袋早年是大陸先民來台登陸的港口,嘉義縣的發展也是從海口逐漸向內陸,先民溯溪而上,陸續在東石、朴子、六腳等溪畔定居,並隨著朴子溪河道的變遷而有村落的遷移。

一、人口遷出減緩,民雄鄉最密集

民國八十三年底,朴子溪流域各鄉鎮市人口共四十二萬六千三百八十八人,其中男性二十二萬四千三百零八人,女性二十萬二千零八十人,流域內各鄉鎮之人口以民雄鄉人口最多,番路鄉最少,性別比例約在一一一比一○○左右。

以人口密度而分,朴子溪流域內以朴子市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九百零九•二五人為最高,番路鄉一百零一•六五人最少,流域內平均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四百四十六•二五人。

朴子溪流域現住人口之年齡分配:○—十四歲有九萬四千零八十人,占總人口之百分之二二•一六;十五—六四歲者有二九萬一千零七十人,占總人口之百分之六八•五九;六五歲以上有三萬九千三百零三人,占百分之九•二○。大致而言,人口以青壯年為主。

二、城鎮因水而發,文化紮根茁壯

朴子溪從芋菜坑發源後,總共流經了嘉義縣市的十二個鄉鎮市,在每個城市形成了各種自然景觀。相對的,各個城市的發展,也對朴子溪畔的生態產生影響。現在就逐一介紹這幾個城市。

(一)番路鄉朴子溪發源地

日據時代,一開始的行政機構設在番仔路,後來遷移到菜公店這個地方,仍沿用番路庄的名稱,台灣光復後改為番路鄉。番路鄉以前是土著族到嘉義貿易的必經之路,所以叫做番仔路,現在還有瞭望台存在,是防禦外患的遺跡。

番路山區的芋菜坑是朴子溪的發源地,今天就算是當地民眾,也很少人知道這個地方。觸口是這裡的風景區,在觸口溪上有天長、地久兩座吊橋,年輕情侶常因其名,而來此遊玩。

(二)竹崎鄉親水之鄉

竹崎原名竹頭崎,民國九年改為竹崎庄,台灣光復後設鄉。

朴子溪流到人口密集的竹崎段,就開始受到人為污染的影響,尤其早期造紙業興盛,從竹崎排出的製紙廢水,開始污染下游溪段與農田,所幸最近幾年環保意識抬頭,並在環保局、鄉公所等單位發揮公權力的情形下,才將不肖業者趕出竹崎鄉。

朴子溪從海拔一四二一公尺發源後,流到竹崎段時,海拔降到一二七公尺,溪水流經松竹大橋,左岸便可以看到阿里山森林鐵路竹崎站,這裡是阿里山鐵路平地段的最後一站,也是鐵路上山的起點,是重要的交通樞紐。

阿里山鐵路竹崎站,在靠近朴子溪測的站場,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用來調轉車頭的三角鐵軌線,當火車沿著鐵軌三角線跑一遍後,車頭方向立刻能調轉一八○度,但在火車頭柴油化以後,這種三角線已很少使用了。

阿里山森林鐵路竹崎平地段,幾乎是沿著朴子溪興建的,早年在蒸汽火車頭行駛的年代,火車到了朴子溪畔的竹崎火車站後,接下來就要開始爬山,所以火車就要「換班」,換上馬力較大的車頭。

竹崎火車站興建於日據時代,這座木造的車站,具有濃厚的日本風味,由於長期以來都有人保養,因此驛站的狀況不錯。目前阿里山森林鐵路一天只對開一班次列車,因此朴子溪畔的水鳥,也就常常飛到鐵軌間覓食。

竹崎親水公園是朴子溪治理計畫中的一環,位於省道台一線公路竹崎大橋旁,與竹崎公園緊密連接,親水公園區佔地四公頃,總工程經費三千八百多萬元,是朴子溪沿岸首座親水公園。除可供民眾親近朴子溪外,還有觀水、垂釣、賞鳥、欣賞風景、嬉戲奔跑、擲飛盤、放風箏、打槌球等功能,適合全家老少一起前往遊玩。

竹崎親水公園原本計畫在八十七年元月完工,以配合週休二日制,讓民眾多一個休閒遊憩的場所,但工程進度落後,並未如期完工。竹崎親水公園完工後,可配合栽植有七十多種中外竹類的竹崎公園,或配合阿里山風景網,建立一個遊玩旅遊的系統。

(三)水道市以水為名

水道市是朴子溪上游最重要的聚落,自來水公司第五區營運所,在這裡設有水道淨水廠,河洛話稱之為「水道頭」(取水口意思),水道市乃以此命名,此地也是朴子溪匯集上游各支流的所在,早期山區各種貨物在此轉運,古樸的街道,目前還流露著台灣早期的風味。

水道淨水廠主要是汲取朴子溪、阿拔泉溪的溪水,經過消毒、過濾後,供應竹崎鄉、民雄鄉火炭埔等地區的民生用水;水道淨水廠每天供水約一萬噸,目前已與嘉義市蘭潭、仁義潭水庫串聯供水。

由於朴子溪是屬於「荒溪型」的河川,在雨季時,雨量豐沛,供水就不成問題;但是如果到了冬天的枯水期,朴子溪上游水量大減,如果進水量無法負荷民生用水需求時,就必須靠嘉義市的蘭潭、仁義潭水庫供應民生用水;反過來說,當朴子溪上游仍有足夠的水,而嘉義市供水困難的時候,也可供應嘉義市民生用水。

水道市街沿著朴子溪而建,是竹崎通往瑞里風景區的捷徑,也是嘉義通往觀音瀑布風景區的唯一通道,一般人稱水道為「瑞水公路」的起點。水道的市街建築呈現「L」型,大部份是二層樓的建築,建材以珍貴的紅檜居多,由於山區多雨,這裡的騎樓下闢有供行人避雨的空間,古色古香,頗能引人發思古幽情。

水道市的人口結構,以老年人居多,年輕人多半出外「打拼」。根據老一輩的人表示,朴子溪在這個溪段,早年有鱸鰻、溪哥等魚類,而溪蝦更是多得不勝枚舉,尤其台灣光復初期,經常有人在溪中捕獲二、三十斤重的大鱸鰻。不過,這些記錄,都隨著河川逐漸遭受污染,以及毒魚、電魚的橫行,年輕一輩只能從老人家口中得知了!

(四)民雄鄉大學之城

民雄鄉在嘉南平原的北部,三疊溪與朴子溪之間,東部為嘉義分割臺地的一部分。民國九年,將打貓街按照他的閩南語讀音,改變成日語讀音相似的「民雄」。打貓係洪雅平埔族打貓社舊址,傳為明鄭時期設鎮屯田之處,康熙年間的田契已有打貓街之地名出現。

雲嘉南地區唯一的大學—中正大學,就是座落於民雄鄉,校地面積約一三一公頃。佔地廣闊,人工雕琢出的校園,以紅磚為主建造的教室,加上綠色草地和人工湖泊,使中正大學成為一個旅遊地點。

(五)嘉義市諸山羅列

嘉義市古名「諸羅山」,是因為嘉義東方諸山羅列,取其意義,就叫「諸羅山」。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反清之役,進攻諸羅城,城內人民協助清軍有功,清廷就奉乾隆皇帝的聖旨「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將「諸羅」改為「嘉義」。民國三四年,台灣光復,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直隸省政府。民國三十九年,嘉義市改為縣轄市,各項經費短絀,影響建設,直到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一日,在地方人士多年奔走下,再恢復改制為省轄市。

嘉義市的民生用水,是靠蘭潭和仁義潭兩座水庫所供應。蘭潭又叫做「南潭」古名「毛埤」位於嘉義市區東郊山仔頂附近,相傳是荷蘭人為灌溉新開墾土地而開鑿,面積約七十頃,東西約一公里,南北約二公里,潭水清澈,四周丘陵起伏,樹木蒼翠,景色迷人,是假日休閒的好所在;而充滿綠意,景色宜人的仁義潭,位於嘉義市郊,呈現天然不規則狀,與三級古蹟「一品夫人墓」、及環境幽美的「玉虛宮」成一風景線,也成為民眾假日的最佳休閒去處。在冬天枯水期,朴子溪水量不夠時,這兩座水庫就會支援竹崎及民雄火炭埔地區的民生用水。

(六)太保市王得祿的故鄉

太保市位於嘉南平原北部,朴子溪以南的地域。太保市舊名為溝尾庄,是王得祿的故鄉。王得祿在林爽文攻打諸羅城一役中,跟隨總兵柴大紀收復了諸羅城,清廷封給他千總的官位。而後又平定蔡牽之亂有功,成為浙江提督。後來因為生病,便回到故鄉,並得到加封,成為太子太保,後人便將原溝尾庄改稱為太保庄。

嘉義縣政府位於太保市,因此太保市成為嘉義縣的行政中心。另外,位於太保市的嘉義縣立棒球場也在民國八十六年正式落成啟用,中華職棒和台灣大聯盟在這裡都有多場的例行賽,其中,和信鯨隊和嘉南勇士隊,還認定嘉義縣立棒球場為球隊主場,每當有比賽進行,往往吸引附近縣市的球迷前來觀賞。而台灣地區將要興建的高速鐵路,捨棄了嘉義市,選擇太保設置車站,也將加速太保市地區的繁榮。

(七)新港鄉漳人避難之所

新港鄉位在嘉南平原北部,北港溪南部和朴子溪的北部。乾隆四十七年(西元一七八二年)發生漳泉分類大械鬥,波及笨港街(今北港),且笨南港溪洪水沖毀店屋,於是原居笨南港的大批漳人避難東遷至此,形成一個部落,不久就發展成一個大市鎮,商人雲集,因此叫做新港。民國九年,新港街改稱為新巷庄,以與臺東廳之新港庄(成功鎮)有所區別,在光復後恢復新港的名字。

(八)水上鄉北回歸線之鄉

水上鄉位在嘉南平原中部,八掌溪的北部,東南方是嘉義分割臺地盤結地域。鄉名得自水上村的舊名水堀頭街,民國九年取其意改稱水上庄。

嘉義機場即位於水上鄉,是座軍用、民用合一的機場,是F一六的基地,也是接乘旅客的地點。而北緯二十二•五度的北回歸線儀,則位於機場外的省道旁。

(九)六腳鄉富有人家

六腳鄉位於嘉南平原中部,北港溪與朴子溪間。其名源於境內六腳、六南二村之舊名六腳佃,原意為六戶遷於該處的耕農,後來訛傳為六腳佃,民國九年改稱六腳庄,光復後則稱為六腳鄉。鄉公所設在蒜頭村,原名「算頭」,是指富有人家多的意思,後來誤傳為「蒜」,便流傳至今。

(十)朴子鎮嘉義門戶

朴子鎮位在嘉南平原北部,朴子溪以南至荷苞嶼排水路兩岸地域。鎮名取自鎮治所在地名。朴子街區位於朴子溪南岸滑走坡,昔稱樸仔腳,民國九年改舊稱朴仔腳街為朴子街,光復後沿用。朴子腳的地名,是因為昔日聚落創建於朴子樹之下,所以得稱。

嘉義沿海醫療資源原本缺乏,但是十年前省立朴子醫院在朴子溪畔設立後,對嘉義沿海的醫療照顧相當有幫助,也因此,朴子醫院成為嘉義沿海人的好鄰居。朴子醫院約有二百位醫護人員,老舊醫院最近整修完成,並在面對朴子溪方向興建一棟醫學大樓,景觀相當好,該院醫護人員對近年來朴子溪的美化工作感到非常興奮,希望結合朴子溪的活動,成為醫療和養生的中心。

而朴子公園原是軍事營區,自從海岸巡防部隊遷移後,政府重新整修內部,使其煥然一新,與嘉義縣立文化中心所屬的梅嶺美術館、圖書館、東石國中、東石高中、游泳池、體育館及嘉義體育園區緊鄰,形成嘉義沿海最佳的生活環境。另外,嘉義縣環保局規畫在朴子公園設置觀光碼頭,使朴子公園真正成為嘉義沿海的門戶。

(十一)義竹鄉竹樹之家

義竹鄉位在嘉義縣的西南隅,嘉南平原中部近海處,八掌溪之北、鹿草溪之南。義竹多產竹,是第二個環植竹樹之村莊,所以以前叫做二竹圍,西南相距約一•五公里處即是頭竹圍,該地近海,冬季風力強,村屋多植竹樹,以之為牆,防飛砂及禦盜,後來二竹圍改為義竹圍,民國九年改稱義竹。

(十二)布袋鎮嘉義的小上海

布袋昔稱布袋嘴,位在鹽水溪口的北邊。因其內環抱一海灣且狀如布袋,在北岸突出尖嘴上,故名。民國九年改稱布袋,光復後沿襲之。布袋鎮以前是濱外的一個小沙洲,其東方隔海為冬港,即今之新岑里(舊名前東港)。後因海岸西展,終於與陸地相連。

繁榮對布袋鎮而言,曾短暫出現在台灣光復到大陸淪陷間,一個小鎮居然有十三家酒家及八家戲院。那時布袋港和大陸廈門港兼有船隻往返,嘉義、台南所曬製的鹽,大多由布袋港運到大陸,但隨著兩岸成為敵對關係而關閉航線後,布袋的繁華也隨著布袋港的蕭條而沒落。直到「新發一號」在熱鬧的歡慶聲中航向澎湖,終於再次燃起布袋港的生機和布袋人的希望;如今站在海運大樓前的碼頭,七十七年開航的阿里山客輪和八十四年開航的嘉金輪,陸續見證了布袋港的商機。

民國八十五年六月二十八日,行政院正式同意布袋升格為國內商港,「小上海」的美麗遠景是指日可待的。

布袋鎮的好美里─魍港,俗稱虎尾寮,在鄭成功來台之前稱為魍港,鄭成功來台之後改稱蚊港,到了清朝中期又改稱虎尾寮,一直沿用至今。

明朝時期,倭寇、海盜橫行於中國沿海一帶,包括台灣西南沿海地區。當年的台灣西南沿岸有一個「倒風內海」,是台灣西部海岸和澎湖、大陸距離最近的地方,魍港就是位在這內海的出口處。

而後鄭芝龍率眾來台,屯駐於此,開墾魍港內海沿岸,包括大奎壁、井水港、下茄苳、鹿仔草、龜佛山、南勢竹、龜仔港、糠榔及大坵田等九莊,合稱「外九莊」。這是中國人最早在台灣進行略具規模的開發,而魍港就是當年台海兩岸通商貿易最具代表性的港口。

到了清乾隆年間,由於朴子溪改道,魍港失其要衝位置,成為海中的孤島;後來又因為八掌、朴子兩溪經年累月挾帶大量泥沙,使內海面積逐漸縮小,使得魍港也逐漸淤積;加上原位於出海處的布袋嶼和陸地相連成為布袋港,取代了魍港的地位,所以魍港逐漸沒落成為小漁村。

但由於魍港海岸地帶位處海洋與內陸交界,在海積過程中,因部份海水被沙洲阻攔,形成潟湖,造就了水生動、植物的生長天堂,提供了鳥類覓食棲息的溫室。

布袋紅樹林位於好美寮自然保護區北端,龍宮溪出海口北岸,有一百年以上歷史,昔日面積約七十公頃,現在只剩下二十餘公頃,為一海茄苳純林,林內棲息數量龐大的鷺科鳥類,以小白鷺、牛背鷺、夜鷺為主,當候鳥季節來臨,大群水鳥過境棲息於紅樹林泥灘地覓食,場面十分壯觀。

紅樹林下廣大濕地孕育著豐富的魚、貝、蝦,蟹、土龍等水生生物,與紅樹林、鳥類共同構成此區完整的生態系,生態活動相當熱絡,是戶外教學及生態之旅最佳處所。區內紅樹林以海茄苳為主,面積約六公頃,間夾有少量水筆仔,加上稀有種五梨跤及欖李的復育成功,成為全台最重要的紅樹林混生林。

(十三)東石鄉牡犡之鄉

東石鄉位於嘉南平原中部,地當北港溪、朴子溪之出海處。鄉名得自今日東石村之舊名「頂東石庄」。明末清初之際,仍未浮覆,為猴樹港外之潮汐臺;嘉慶末年,泉州府晉江縣東石的人遷移至此,在浮覆地闢漁塭、港灣內養牡蠣維生,並將故鄉的名字移植於此。

東石鄉鹽埕分佈魚網寮、掌潭一帶,稱為「掌潭海灘」。光緒三十三年開闢,迄民國三十二年面積廣增至三一○甲;民國七十二年,台鹽實施併曬機械化政策後,現僅剩約六十甲而已。鹽埕的結晶池底部以缸甕片鋪陳,所曬出來的鹽較潔淨。棋盤式的鹽埕,與藍天互相輝映之下,水色蔚藍,而鹽粒晶瑩,風光宜人。

東石鄉的魚獲量頗大,是東石鄉鄉民的重要經濟來源。每日中午過後,陸續回港的漁船,但見東石漁市場內,滿地排放各類魚、蝦,叫賣聲充滿整個漁市場,交易熱絡,人生鼎沸,直到傍晚,人潮才會漸漸散去。

東石海域由於未受工業廢水的污染,加上外傘頂洲的天然屏障,成為最佳的蚵田—牡蠣養殖場,產量多,滋味美,是全省最主要的牡蠣供應地,所以東石港鄰近的村落,處處可看見三五成群的婦女們圍坐著,一邊話家常,一邊兩手熟練剖蚵的景象。

此外,擁有豐富的蜉游生物,使得海濱與河口魚類繁多,各堤岸或橋上,時常能見到成排的釣客。

(十四)船仔頭社區總體營造的故事

船仔頭位於朴子市、東石鄉、六腳鄉交界的朴子溪畔,是東石鄉蔦松村中的一個小聚落,原本有五百位居民的船仔頭以農為主,但在農業逐漸沒落的情況下,年輕人口為就業、就學問題,不得不離鄉背井,使船仔頭目前人口不到一百人,而且多半是老弱婦孺。

由於位處東石鄉最偏遠的地區,加上人口少,因此一直維持自然的環境。整個三合院聚落及五條街道非常完整,且是一樓平房的傳統建築,這和都市的高樓大廈林立截然不同。

船仔頭顧名思義,等於是朴子溪畔的碼頭,早年路上交通不發達時,朴子溪是重要的水路交通要道,目前則是進行「朴子溪巡禮」最適當的地點。

由於朴子溪東石段地層下陷,海水力爭上游,給了朴子溪一個澄清的機會,加上船仔頭一群年輕人返鄉,號召鄉親成立文教基金會,結合社區中的嘉南家商,在民國八十五年全國文藝季上,以「船仔頭的呼喚」為主題,牽動不少遊子情懷,也奠定文建會在此進行「美化傳統空間」的社區總體營造的基礎。

船仔頭文教基金會在落後的鄉土成立,一直扮演黑暗中點燈者的角色,希望協助政府和關懷鄉土者共同關心這片土地。經過船仔頭的努力,船仔頭社區已成為都市人在此民宿三合院的重要旅遊點,透過船仔頭文教基金會的安排,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樸子腳文化工作陣、一鶴釣具行,以及許多機關團體在此獲得認識嘉義沿海的進一步訊息,這種有別於走馬看花的知性之旅,將是朴子溪未來的最大生機,說船仔頭是朴子溪畔的環保、文化、觀光、社區總體營造中心,應是最好的讚美。

位於船仔頭的嘉南家商緊鄰朴子溪,其新建大樓高達七樓,是眺望朴子溪最佳的視野,被稱為朴子溪畔的「最高」學府,該校結合社區,承辦民國八十五年全國文藝季「船仔頭的呼喚」;又成立嘉義縣龍舟委員會,以朴子溪為訓練場所;又結合地方上熱愛特技風箏的人士,成立嘉義縣風箏協會,準備興建風箏教育館,該校又響應教育部「社區學院」的理念,正積極籌備轉型,該校的活力,成為朴子溪轉型的最大助力。

三、產業發展穩定,美景自然天成

朴子溪流域內十五歲以上之就業人口有二二萬五千八百五十六人,其中一級產業(農、林、漁、牧業)之比例最高,約佔百分之五三•四五,三級產業(商、運輸倉儲、金融、服務業等)次之,約佔百分之二六•二六,二級產業(礦、製造、水電、營造業)最少,約佔百分之二○•二九。

(一)農業概況

朴子溪流域地處嘉南平原,氣溫日照及雨量均適宜農業經營,故農業生產在朴子溪流域經濟結構中,佔首要地位。近年來由於工業迅速發展,農村勞動人口大量外流,對農業生產影響頗大,政府鑒於目前農業面臨若干困難,籌措龐大資金,訂定加速農村發展計畫,在流域內設置雜糧、柑桔、綠蘆筍、竹材及養蠶等專業區並輔導農業機械化,以促進流域內農業經濟發展,繁榮農村。

民國八十二年底。流域內耕地總面積約有五四七四三•七九公頃。其中水田有三六六九一•二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百分之六七•○二;旱田有一八○五二•五九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百分之三二•九八。流域內各鄉鎮耕地面積以竹崎鄉之六二五九•五六公頃為最廣,佔百分之一一•四三;其次為民雄鄉,耕地面積為五六一七•七九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百分之一○•二六;再次為番路鄉,耕地面積為五○八一•○二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百分之九•二八;耕地面積最少者為布袋鎮,耕地面積為一八一一•四九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百分之三•三一;次少者為東石鄉,耕地面積為三八六三•○一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百分之七•○六。而流域內主要農產品為稻米、甘蔗、玉米、落花生、柑橘類、竹筍等六大類。

目前朴子溪流域農業人口數約有一七萬八千零三十七人,佔流域總人口數之百分之四一•七五,可是流域內人民仍舊以務農為主,其中自耕農有一四萬五千九百零五人,佔流域內農業人口之百分之八一•五九;半自耕農有一萬九千九百三十人,佔流域內農業人口之百分之一一•一九;佃農約有二千五百三十八人,僅佔流域內農業人口之百分之一•四三。在耕地面積方面,流域內平均每人耕地面積約佔○•三公頃。

(二)漁業概況

朴子溪流域沿海地區原設有四個漁會,即東石、布袋、新塭、義竹區漁會,民國六五年改組合併為嘉義區漁會,下設東石.布袋.新塭及義竹四個辦事處。

整個朴子溪流域目前漁業從業人口數約有一萬四千六百八十三人,約佔流域總人口數之百分之三•四四,流域內主要之漁業從業人口主要集中在布袋和東石兩個鄉鎮,兩鄉鎮漁業從業人口合計有一萬一千五百七十八人(布袋:六千三百七十九人;東石:五千一百九十九人),佔流域內漁業從業人口總數之百分之七八•五六。

朴子溪流域為台灣重要養殖漁區之一,目前流域內養殖面積共有一○一四三•三一公頃,其中以淡水魚塭之三五八五•三一公頃為最大,佔百分之三五•三五;其次為淺海養殖之三五○○公頃,佔百分之三四•五一;再次為鹹水魚塭之三千○五八公頃,佔百分之三○•一五。

流域內漁業生產量約佔台灣漁業總產量之百分之一○。民國八十二年漁業總產量高達五五三五三•九公噸,為我國重要漁業產區之一。在漁業結構組成上,流域內具有近海、沿岸、養殖等三種漁業,其中以養殖漁業佔最大比例,其產量為五二五○八•四公噸,為總產量的百分之九四•八六;其次為沿海漁業,漁量為二四七五•二公噸,佔總產量的百分之四•四七;而近海僅一一八•三公噸,不到總產量的百分之一。養殖漁業之組成以淡水漁塭佔最大比例為百分之三五•三五;其次為淺海養殖之百分之三四•五一;再次為鹹水漁塭之百分之三○•一五。其主要的經濟漁產為吳郭魚類(百分之二一)、鰻魚(百分之二○•六)、虱目魚(百分之一二•二)、牡蠣(百分之一三•七)、文蛤(百分之一二)等。沿岸漁業包括刺網、其他網、游魚等三項,其中以其他網所佔之比例最大為百分之七○•九;其次為刺網佔百分之三八•九。其主要的經濟漁產有劍蝦、籚蝦、紅尾蝦、白帶魚、黑鯛等類,近海漁業主要漁產為劍假蝦及蝦姑,兩者產量為二十公噸,佔近海漁業產出之百分之一六。

(三)畜牧業概況

目前朴子溪流域大規模養畜禽戶約有一千二百八十八戶,其中養牛戶有五十七戶,養羊戶一百三十九戶,養豬戶有四百八十四戶,養鹿戶有十二戶,養雞戶有三百七十六戶,養鴨戶有九十七戶,養鵝戶有一百二十三戶。

目前朴子溪流域普通養禽戶約有二萬零六百十八戶,其中以養雞戶一萬二千七百五十六戶為最多,佔百分之六一•八七;依次為養鴨戶二千九百二十六戶,佔百分之一四•一九;養火雞戶一千七百零九戶,佔百分之八•二九;養牛戶一千二百零一戶,佔百分之五•四九;養羊戶六百五十一戶,佔百分之三•一六;養豬戶二百零七戶,佔百分之一;養鹿戶三十七戶,佔百分之○•一八。

目前朴子溪流域內現有牛六五八五頭,豬四二○六六六頭,羊一一七七○頭,雞五五二三二○四隻,鴨四五九二七六隻,鵝二四九七七三隻。

(四)林業概況

朴子溪流域林業面積共計七三一九四公頃,其中針葉林佔一一六○○公頃,擴針四四九三七公頃及一三二六三公頃。

(五)鹽業概況

朴子溪流域目前共有鹽田二一八六公頃,分別為於布袋鎮(一四○七公頃)、東石鄉(五八七公頃)、義竹鄉(一九二公頃)。

(六)工業概況

朴子溪流域內目前有頭橋、嘉太、朴子、義竹、民雄、新港等六處已開發工業區,工業用地總面積約有六一五公頃,而未開發工業區有東石鄉掌潭工業區及鰲鼓工業區兩處。

民國八十二年底,朴子溪流域共有工廠一五六九家,其中以食品工業之二百六十三家最多,佔百分之一六•七六;其次為金屬製品業二百零三家,佔百分之一二•九四;再次為塑膠業一百五十九家,佔百分之一○•一三。如以鄉鎮別比較,以民雄鄉之四百八十二家多,佔百分之三○•七二;其次為水上鄉三百二十九家,佔百分之二○•九七;再次為太保市一百八十八家,佔百分之一一•九八。朴子溪流域以食品工業、木材家具、塑膠、金屬製造業為主要工業。

(七)交通運輸

朴子溪流域地識平坦,交通發達,在公路系統方面,有中山高速公路穿越嘉義縣市境內,設置有嘉義交流道及水上交流道,為嘉義地區通往南北的主要聯外道路,此外,台十七線主要公路為嘉義地區對外之聯絡道路,可聯絡雲林縣湖口鄉及嘉義縣布袋鎮。

在鐵路系統方面,有縱貫鐵路貫穿嘉義縣中部,除此之外,尚有台糖鐵路與阿里山森林鐵道,運輸或觀光皆非常便捷。

在海運方面,有東石港、布袋鎮、龜子港與蚊港等小型漁港,目前無重要商港可利用,唯布袋至馬公間有阿里山輪。

在航運方面,目前嘉義縣之水上機場,有嘉義至台北及嘉義至馬公之航線往來。

未來運輸系統計畫,由於台灣西部運輸系統建設乃國家建設六年計畫中之重要建設,為配合國家整體經濟建設及因應未來區域發展所衍生之交通需求量,將結合兩條縱向高速公路、西部濱海快速公路及十條東西向快速公路以構成台灣地區西部走廊快速公路網,交通建設的完成可促進地方繁榮,帶動地方產業的成長,同時也使地方人口大量增加。

(八)景觀遊憩

朴子溪流域位於嘉南平原,人民以農、漁業為主,故視覺景觀多為水平構成的濱海地方及農村景色,其中東石、布袋一帶魚池、鹽田錯落其間,形成一特殊沿海地區風貌,此一濱海鄉鎮風景線,俗稱「鹽份地帶」,整條風景線的漁村、農村、廟宇、鹽田、蚵棚不絕,東部山地為阿里山脈系,森林、瀑布、奇木為這一帶風景之特色,每年寒冬至四月之花季,梅、李、桃、梨、山櫻,花開山谷遍野萬紫千紅,森林火車蜿蜒其間,景緻迥異。

參、古月今塵相映照

民間傳說增添歷史風貌,經濟活動延續地方命脈,民俗信仰更是居民生活重心。

一、傳說活靈活現,古蹟更添特色

(一)王得祿墓園

位在嘉義縣六腳鄉與新港鄉交界處的王得祿墓園,建於一八四四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四年的歷史。此墓園於民國七十二年經內政部會同文建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列為一級古蹟。

王得祿,是清代台灣人任武將達最高位階者,民間相傳,他之所以能如此飛黃騰達,皆因其父王必敬之墓地的絕佳風水所庇蔭。王必敬的墓地位於太保市頂港仔墘,據說那是個「絲線吊銅鐘」的地理。

傳說當王得祿官拜子爵後,地理師不滿其對他的漠視,而存心破壞此風水,乃囑王得祿需在其父墓後掘滿,官階才能再繼續高昇。王得祿不疑有詐,便遵照行事,豈料溝渠一掘開,斬斷了絲線,銅鐘即傾仆,而被隱喻為銅鐘的墓塚,其墓碑即向前傾倒,王得祿也旋即逝世,從此家道中落。相傳王家後代子孫曾將墓碑扶正,但翌日仍然恢復原狀,從此無人敢再碰它。

根據省文獻會研考資料,王得祿之墓園佔地約一公頃餘,其建造屬「大太極」型式,規模宏大,可見王得祿當時之非凡。

民間傳說,王得祿自從葬於番婆庄後,此村庄即「雞不啼、狗不吠」,而墓園中石雕的翁仲、馬、羊、鳳、虎等每於午夜之後,即四出覓食,損傷村民辛苦種植的五穀雜糧,翁仲還會調戲婦女,搞得人心惶惶。因此,村民請來地理師破壞其風水,甚至搗毀石雕,最後在墓園前闢了一條道路,如此才恢復往日的平靜。

王得祿的故居在太保市內,如今已廢,而王氏家廟乃民國五十一年重建,門前尚有旗桿台、石獅等舊物。

(二)朴子配天宮

配天宮在嘉義縣朴子鎮,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一六八七年),布袋嘴半月庄人林馬,由鹿港北頭聖母廟迎請媽祖,至朴子溪南畔,暫憩於樸子樹下之茶店,附近信眾挽住數日,以便參拜。林馬欲再起程時,忽然神駕笨重,不能抬舉,於是請示神意,知欲永鎮此地,信眾乃在樸樹下建一廟祭祀,並以「樸樹宮」為宮號。之後,又遵照神意,將此棵樸樹之上半段鋸斷,而留下半段削去樹皮,雕刻神像,即今之「鎮殿媽」,樹根至今仍磐固大地吸收靈氣。乾隆末年並敕賜「配天宮」永誌榮耀,從此改稱「配天宮」。

配天宮內有一大耳香爐,係民國十年蒜頭糖廠鑄造呈獻神殿前,以感謝媽祖之庇佑。傳說當時蒜頭糖廠內發生妖魔作祟,致使工廠機械時常故障,工人頻頻發生意外,鬧得雞犬不寧。主事者至配天宮墾求媽祖治妖魔,經三媽聖像巡視後,大顯神威,挖出烏狗精的骨頭下油鍋,工廠才恢復平靜。所以糖廠特別鑄造此座大耳香爐及一對大燭台呈獻配天宮,以彰媽祖之佑民事蹟。

配天宮中庭有一棵靈樹四季蘭,原產於湄洲聖域,帶回後種植於中庭,樹齡逾七十春秋,樹幹強壯,枝葉茂盛,據說信徒若有病痛,將痛處在樹幹上磨擦,即可痊癒。

(三)東石先天宮

先天宮原名福隆宮,建於康熙六十年辛丑,初奉祀保生大帝,至光緒四年重修,增祀五府王爺,改名「先天宮」,至今已近三百年。

先天宮最大特點為扶鑾寫漢字,一般神壇大都寫「佛仔字」。先天宮神靈顯赫,最令人傳頌的靈感事蹟為民國三十三年降鑾諭示「原子平天下」,以及三十四年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日題「二月二十八」冠首詩示警,其他靈驗事蹟不勝枚舉。

(四)東石港口宮

東石鄉虷仔寮港口宮,原名天后宮,奉祀媽祖及觀音佛祖。康熙二十三年(公元一六八四年),先民林楷自湄州「朝天宮」奉請媽祖神像來台,由笨港口登陸,走到一棵柳樹下休息,媽祖卻指示要在此駐駕,原來此處地形宛如鯉魚,每遇天晴氣爽之夜,常見鯉魚躍池戲水,故稱「鯉魚穴」。於是結盧奉祀,定名為「天后宮」。漁民出海捕魚,每逢狂風巨浪,則蒙聖母神燈指點,明引歸航,自是香煙日盛。

同治十年(公元一八七一年),廣東補用縣丞謝龍光,攜眷渡台赴任,於海上遇風,船將沉沒,忽見港口豪光燦爛,指引迷航,安登彼岸,曾獻匾「保障天南」,因此乃更名港口宮。

(五)榕樹王

六腳鄉蒜東村有一「榕樹王庄」,此庄名傳說是百多年前嘉慶君遊台灣時,經由此地,在庄中一棵大榕樹下休息,見此棵榕樹特別大,因而封之為「榕樹王」,庄民遂以此封號做為庄名。

此庄昔日原為交通要道,村北及牛稠溪,每當春夏之交,雨季來臨,溪水高漲,往來民眾深為愁苦,乃有人發起捐款置舟義渡。現今庄中尚存一嘉慶年間的古碑,碑上橫刻「重興義渡碑記」,碑文即是記載此事。

後來牛稠溪改道,那棵榕樹王也已不復存在了,此庄今僅剩二十幾戶人家而已,惟有古碑尚能證實昔日的繁榮。

二、製糖廠古早味,牡蠣節有看頭

(一)蒜頭糖廠

蒜頭糖廠建於民國前六年,次年完成開始製糖。現有五處原料區、九處自營農場,遍佈於六腳、新港、朴子、鹿草、東石、布袋、太保等七鄉市,總面積達三六八二公頃,製糖原料供應量約佔全廠之半。嘉義縣的土壤與天候等因素,頗適蔗作栽培,因此在早期有「台糖寶庫」之稱。

俗稱「五分仔車」的台糖小火車,在早期除了運送貨物之外,更是交通的動脈。蒜頭糖廠的小火車也不例外,在民國七十年以前,它是六腳鄉的主要交通工具,多少莘莘學子須坐它通勤求學。

(二)養殖牡蠣

在東石沿海村落,家家戶戶幾乎都以牡蠣相關行業維生,形成特殊的漁鄉風情。當地之所以盛行牡蠣養殖,主要是由於嘉義外海有外傘頂洲的天然屏障,而漁民便在此約一萬公頃的海域淺灘中,養殖無數的牡蠣。由於本地污染源少,提供牡蠣生長的特殊環境,使本海域成為台灣牡蠣重要的產地,也是嘉義沿海漁民穩定而重要的經濟收入。

養殖在海上的牡蠣採收後,漁船滿載而歸,從東石漁港溯朴子溪而上,這是特殊的「洗蚵作業」。漁民說,剛收成的牡蠣,外殼佈滿泥狀雜質,使剖蚵作業相當困難而髒亂,因此需將一簍一簍的牡蠣掛在漁船兩側,慢慢航行約兩小時,讓海水與溪水交匯,加速牡蠣的吐砂作用,牡蠣也會因此更肥大。這種老祖先流傳下來的經驗,漁民們薪火相傳。

而在朴子溪出海口的堤防,有漁民搭設的整排剖蚵場,漁船洗蚵後,就靠港在此上岸。站在堤防上,可以看見海口的牡蠣樁腳,隨著潮起潮落而忽隱忽現,是朴子溪口的一大特色。

(三)觀光發展

如今,嘉義的地方人士,正積極結合朴子溪沿岸特色,配合週休二日帶動的休閒風潮,期望能為朴子溪開拓更多元的發展空間。

例如,每年端午節,嘉義縣政府會在位於朴子溪出海口的東石漁港,舉行龍舟競渡,往往吸引數萬名遊客前來;而端午節前後,正是牡蠣最肥大的豐收節,如何將端午節與牡蠣收成合而為一,便成為地方脫胎換骨的關鍵。

目前,東石港先天宮的善男信女會在端午節當天,免費提供約四千斤的蚵仔煮蚵仔粥,遊客食後紛紛讚不絕口。而地方人士更希望將端午節也訂為牡蠣節,既可促銷牡蠣、帶動觀光,還能改善環境,一舉三得。

以往東石沿海只是生產蚵仔而已,漁民剖蚵後由蚵販收購,集體運送到全省各地。透過舉辦牡蠣節,由漁民指導遊客牡蠣的生長過程及如何解剖,甚至可以沾阿里山特產的山葵製成的芥末,當場品嚐生蠔的滋味,可說是「正港的」山珍海味。如此可以使漁民的一級產業,直接成為觀光的三級產業,對其附加價值會大幅提昇。

三、划龍舟進香團,祈求海運平安

(一)划龍舟:

嘉義縣的端午節划龍舟是怎麼起源的呢?原來,東石名詩人黃傳心之子,年近八旬的黃建,遺憾自己無詩才,無法繼承父親之衣缽,於是在民國六十四年端午節,號召一批漁民駕著膠筏,敲鑼打鼓,浩浩蕩蕩的進行朴子溪巡禮,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這是朴子溪有民俗活動的開始。延續了八年之後,才由嘉義縣政府接手舉辦龍舟賽。

黃建說,早年朴子溪氾濫改道,事故頻傳,船隊請神明每年溯溪至朴子公園「水道頭」附近折返,沿途敲鑼打鼓,漁民都相信經過這樣淨溪淨海後,海上將更平靜,而漁獲也會增加。

如今沿海地方人士為了不讓龍舟在端午節後就進入「冬眠期」,遂成立嘉義縣體育會龍舟委員會,會址設於朴子溪畔的嘉南家商,該校並成立龍舟社團,使朴子溪成為龍舟休閒運動的好地方。未來配合週休二日與朴子溪的美化,將持續舉行龍舟休閒運動。

(二)進香團

早年陸運不發達時,大陸先民渡海來台,對於海上風起雲湧的風險,只有祈求媽祖、五府千歲等神明隨船保佑平安。因此平安來台後,信眾們就興建廟宇供奉,使得嘉義沿海的傳統信仰盛行。

由於香火鼎盛的廟宇如朴子配天宮、新港奉天宮、北港朝天宮等全省分靈者眾,因此每逢神明誕辰,前來進香者絡繹不絕。早年因為都是以漁船前往,因此有港口的地點香火更興旺。而先民從東石登陸後,沿著朴子溪溯溪而上,最遠可以溯至朴子配天宮進香。

如今,這些源遠流長的傳統雖然已經終止,卻有可能以另一種形式再度出發。布袋港太聖宮、東石港先天宮、港口宮、配天宮等大廟宇,都有意聯合「開港」,讓搭車的進香團,能夠在進香後,在各漁港搭乘漁船,從好美里漁港、布袋港、東石漁港、朴子溪等,抵達各廟宇,藉進香同時體會早年先民受神明保佑,能夠在波濤洶湧的海上平安抵達的心路歷程。這種「正港進香團」,將是嘉義沿海特有的宗教休閒觀光方式。

肆、黑色水域在嗚咽

沿線污染嚴重,僅東石大橋附近有紅樹林供養自然生物,形成難得生態區。

朴子溪上游起點標高一四二一公尺,自河口上溯六一公里,河流貫穿嘉南大平原區域後至東石鄉出海,河川標高均在一○○公尺以下,至上游處坡度突陡,平均坡降一比五三,流域整體地勢為東南向西逐漸降低:

一、水域環境受創,水族難以生存

(一)竹崎大橋段(竹崎大橋上游至松竹大橋共二公里河段)

該河段位居河川上游,河槽與河床寬度約五○到一○○公尺,河濱腹地約一五○到三○○公尺,河岸坡度平坦寬直,河濱地形左右對稱且坡緩平坦,水質透視度佳,屬未污染河段,河畔之植物生態主要為灌木叢、喬木雜林及人工植林,而河道沿線之行水區之草地與低水沼澤,呈現喜濕性之水陸生植物夾雜,如石杉、蕨類植物、水丁香及燈心草等,在動物生態方面,僅有一般小型之野生動物出沒,如鼠類、蛇與蛙等,鳥類多為較普遍種類如燕科,鷺科及河濱鳥類零星出沒,水中魚類主要為吳郭魚、鯉魚等。

(二)仁橋段(義仁橋至義仁吊橋河段)

河段河床崩塌,河川侵蝕作用因水土保持不良而重新產生,目前呈現出具部分落差之溪流風貌,河畔灌木叢、喬木雜林及人工植林分布,然坡度較大且腹地小,行水區及河濱綠地人為開發有限,但仍有一般小型之野生動物出沒,如鼠類、蛇與蛙等,鳥類多為較普遍種類如燕科,鷺科及河濱鳥類零星出沒,水質中度污染,但仍有少部分較耐污染水族棲存,惟枯水期水流範圍較小,水族活動空間受到限制故其數量有限,綜論之,其陸域生態環境與水域生態環境尚可。

(三)牛稠溪橋段(牛稠溪橋至華興橋下游共二公里河段)

此河段呈現平地溪流之河川風貌,河域約十五到二十公尺寬,往上游左岸有大片樹林,右岸為住宅區,河床中有沙地、濕地、卵石、塊石並存,呈現台灣溪流中游一般性風貌,河濱腹地約二百到三百公尺,其間雜草叢生,此段水質極為惡化,呈嚴重污染狀態,在生態上為強腐水性河川,水色呈褐黑人且具臭味,河面上懸浮著大量有機懸浮穢物,水族生物、底棲生物均因水質惡化與水中溶氧缺乏而不利其生存,僅有藻類生長於其間,水域生態環境已極為惡劣。

(四)月眉潭橋段(月眉潭橋上游二公里內河段)

此河段呈現平地溪流之河川風貌,河域寬約十到二十公尺,河濱地形平緩,其間大部分為旱田、荒地及雜林所構成,此河段水域風貌與牛稠溪至華興橋段類似,目前外貌呈現如排水溝狀,靠近月眉橋附近河漕岸較陡,橫面由河中至岸上的植物分布依次為雜草、禾草、芒草、灌木叢、旱田、荒地、菜園、竹林及住宅工業區之人為植物等,常見鳥類大多為文鳥科、麻雀、燕科、鷺科等田野間常見種類,陸地動物可能以鼠、蛇類為主要優勢,水色呈灰黑色,發出硫化氫之惡臭味,且水面懸浮有機懸浮穢物,水族生存環境極差,此河段陸域生態環境尚可,但水域生態環境已極為惡劣。

(五)雙涵段

此河段現行河漕與河床寬度約二五到四○公尺,河濱地形與月眉橋段相似為平緩地形,其間大部分為旱田、荒地及雜林所構成,此區域常見鳥類大多為文鳥科、麻雀、燕科、鷺科等田野常見種類,陸地動物則以鼠、蛇類為主要優勢,此段水色呈黑色,呈現嚴重污染狀況,水面懸浮有機懸浮穢物,水族生存環境極差,水域生態環境已極為惡劣。

(六)東石大橋段(東石大橋至出海口)

此河段為朴子溪下游接近河口之感潮帶處,生態條件類似北部淡水河蘆洲至關渡一帶之背景條件,河域較為寬廣,且具沙洲、濕地與較大的河床,本區之自然資源種類在植物方面可概分為鹽分植物、沙地植物、紅樹林等,其中紅樹林有五梨跤、水筆仔與海茄苳三種,並有細葉海桶和甜藍盤等稀有植物,動物方面,海岸無脊椎動物繁多,主要分布在潮間帶的泥質灘地上,如招潮蟹、彈塗魚、螺類、斧足類、西施舌貝等,加上紅樹林下豐富的有機碎屑,供養了無數的魚蝦幼苗,無論對當地的漁業或鳥類得生存都有極大的貢獻。

紅結莊紅樹林保護區因地層下陷,導致紅樹林浸死,剩下枯木,目前僅剩塭港南邊幾十棵海茄苳及五梨跤,東石橋的北邊有海茄苳、水筆仔及苦林盤等植物,東石橋下至河口段有水筆仔及海茄苳,貝類則有西施舌、赤嘴、文蛤等,招潮蟹及蝦子等甲殼類動物資源豐富。

此河段因潮汐作用、擴大河濱、高密度底棲生物,吸引了部分水鳥(如鷸科.鶺鴒科及部分季節候鳥)的覓食,為近年來養殖業的侵入,給當地自然背景帶來較多人為的干擾。

二、季風影響明顯,天然生態教室

(一)地質

朴子溪流經嘉南平原,故絕大部分流域地質為現世沖積層,自朴子溪河口東石至竹崎間皆為此種地層,竹崎附近則有台階地、堆積層、朴子溪上游為頭科山層,本流域地質可分為四類,其分布概況如下:

1、中新世沙岩、頁岩、火山岩與煤層;分布於上游番路鄉觸口一帶。

2、更新世礫岩、砂岩與頁岩;分布於竹崎鄉一小部分。

3、更新世階地堆積一沖積層;分布於竹崎鄉一帶,往西至嘉義市東南方含紅土階地堆積漸次減少。這些棲地提供了水鳥、魚類、甲殼類及軟體動物所需要的食物及庇護所,不僅可當作天然海洋牧場,提供我們取之不竭的海洋資源,同時也是進行生態觀察最好的自然教室。

 

延伸閱讀

 
 
 
參考資料
 感謝時報基金會(自然河川)提供
 

回河川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