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府春秋
  1898年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正式開學。1912年5月,改名為北京大學校,嚴復任校長。1916年12月,蔡元培任校長,推行「學術自由,相容並包」的方針,廣延名師,銳志改革,開創北大學術新傳統。1927至1928年,北京大學被合併為「京師大學校」;後又改為北平大學、「北大學院」,包括第一院(文學院)、第二院(理學院)、第三院(社會科學院)。1928年8月,北京大學復名,蔡元培、蔣夢麟、胡適相繼任校長。50年代,北京大學經院系調整,於1952年9月從城內遷址至西郊原燕京大學內。

民主與科學
  在20世紀中國文化變革與民族振興中,北京大學作出了重大貢獻。它不僅培養出各類人才19萬人,而且鑄就了極具感召力的辦學特色、風格和傳統。作為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北京大學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代表中國文化發展的方向。北京大學所開啟的「五四」愛國傳統,是現代中國民族精神最寶貴的部分。「沙灘紅樓」是科學、民主、自由、進步與愛國的北大精神的象徵。
   1949年前的北大,以12月17日為校慶日,校訓為「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新中國建立後,為紀念北大優秀傳統,將校慶日改為5月4日,校訓改為「民主與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