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歡迎點播∼創作展歷程 第二屆創作展緣起 青少年創作展感言 第一屆創作展緣起 【勇敢大於等待——福爾摩沙青少年創作展】 台灣青少年創作是勇敢大於等待、參與大於冷漠、創新大於競爭,用全新的觀點,世界同步的視野,成就了我們的未來。 把機會分享出去 常有人問起我,台灣青少年的明天要往哪裡走?而新生代在瞬息萬變的年代裡又將如何定位呢?我們的想像無限,我們的潛能無限,我們的創意無限,卻只能在「學業方塊」上打轉,我們都忘了如何做夢,更遑論追夢、築夢。 我在攝影中發現不同的自己,從觀景窗望出去,是無限的視野。想像是需要空間的,靈感是需要尋找的,這就是創作之所以有趣的地方。我曾將三十幅攝影作品捐給學校,義賣兩萬多元,並開放給公益團體免費申請義賣。有一天放學回家,驚訝的發現,幾個月前向文化局申請的攝影個展,竟然獲得評審委員一致青睞、肯定,並將於文化局一樓陳列館展出,心中感到無比光榮。 晚上我和媽媽分享這個喜悅,媽媽也為我感到歡喜,她說:「妳擁有許多榮譽和機會,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能讓更多同學參與,把機會分享出去。」 「把機會分享出去」是啊!我怎麼遺忘了?身旁有多少富有創意的同學,卻因環境的侷限而苦無發揮之地呢?如果我有力量能為弱勢青少年創作找到舞台,找出一片能讓他們盡情揮灑的天地,是何等之重要。現在身邊恰好就有一個機會,也許我可以利用比賽累積下來的六萬元獎金,提供每位弱勢創作基金和展覽場地……媽媽那席話好像觸動了我那條生鏽的筋,一堆計畫從我腦中蹦了出來。 隔幾天要和文化局確認檔期時,決定一同將這個新計畫計畫告訴他們——將個展轉變成聯合創作展,號召青少年一同參與。文化局收到我的計畫書,也深感認同,當下決定要傾全力協助。他們的支持,讓我勇於跨出第一步。 招募參展作品 這次的活動雖然也是創舉,但有了英語免費教學的挫折和經驗後,海報、文宣等前置作業都進行得較為順利。為了招募作品,文化局還特地舉辦徵件記者會,請媒體朋友們幫忙宣傳,希望能吸引弱勢子女的參與。但一個星期過去了,報名的作品還是寥寥無幾。所以我特地架了網站,希望透過網際網路傳遞訊息。 過了幾天,果真得到回應,我們開始收到不少毛遂自薦的報名表。我開心的開啟信件,看著看著卻發現,這些報名表大多來自於北部,從這裡我更發現到城鄉差距,北部學生接收訊息速度快,也比較積極、勇敢。我一直反問自己,活動是否真該結束得如此容易?不行!我想起這個活動的真諦──幫缺乏資源的貧窮子女圓夢。北部資源豐富,思想也較開明,但我的家鄉呢?一想到此,我馬上按了「回信」鍵,解釋這項活動的意義與區域限制,並婉拒他們的作品,同時致上十二萬分的歉意。 一個問題解決了,另一個問題仍存在,展覽的作品仍然沒有著落。我決定再次深入學校,走訪許多國中和高中職學校,費了無限的心力和數不盡的懇託。有的學校非常樂意協助,相對的,也有許多師長因不想多事而婉拒託辭。 邁向創作之路 雖然有些老師熱心幫忙,但許多弱勢子女從小就缺乏自信,又在否定自己的環境下長大,心中那道無形的自卑牆,不是三言兩語就能打破,他們懼怕地躲在牆後,偷窺探望。也許,只要不去聽、不去做、不去看,就不會失敗,但是若沒有失敗,哪能曉得成功的喜悅呢? 在多次用心溝通與積極了解之下,我們才終於曉得青少年遲疑的原由。許多具備才華的同學,心底其實很渴望嘗試,但是一想到創作所需的材料費、裱框費會替家裡帶來負擔,便打了退堂鼓;也有的同學擔心後製費用過高,因此下筆拘謹,反而侷限創作力。為了使更多同學參與,也希望他們能聚精會神地創作,我們決定除了贊助弱勢創作者基金外,也會負擔裱框費用。經過大家不斷的鼓勵,才逐漸化解青年朋友們的心理障礙,終於有同學表示開始願意創作。 陸續收到作品後,我便開始忙後續事項,和學員討論畫名、作品簡介;幫助沒有資金的同學裱褙、裝畫框等等。許多學員埋首於構思,甚至花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將作品完成,有些學員興奮地在作品簡介中說明自己的突破,有些人則藉由創作表達出當時的感受,找到宣洩的出口。 國三生每天大小不停的考試,實在壓得人喘不過氣,所幸辦這個活動讓我「分心」。到了展覽前夕,文化局馬姐姐動員了多位替代役員以及文化義工,負責接送、陳列作品等。日理萬機的林局長也特地撥冗親自督導詢問,我感謝他們一路上給予的協助與鼓勵,沒有他們的付出,這個活動也無法順利進行。 勇敢做大夢 終於到了開幕記者會當天,我起了個大早(其實是前一天根本睡不著)。我滿是期待,因為能讓大人對青少年另眼相看的日子,就在今天了!文化局的人員都已經就位,會場也布置得美輪美奐,我繞著會場不斷來回踱步,五十五位學員能全數到齊嗎?他們能勇敢面對自己嗎?媒體對我們青少年的活動會有興趣嗎?漫長的等待,讓我開始質疑、焦慮不安。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我坐如針氈,忐忑不安。 時鐘指向八點十五分,有一群身著高中制服的學生,踏著遲疑的腳步,緩緩走來。就是他們了!我心中的大石落下,也用最真誠的笑容,歡迎他們的到來。看到我熱情的歡迎,他們羞澀的笑了。在辦理報到手續時,我抬頭一看,越來越多學生接踵而來,有的與家長同行,手裡還牽著幼小的弟妹,並驕傲的對弟弟妹妹說:「要乖乖喔,待會兒帶你去看姐姐的畫。」真是得意又充滿自信的語氣! 距離九點的記者會還有十分鐘,現場還不見半個媒體記者的到來,雖然遺憾無法與更多人分享,但沒有關係,只要活動圓滿成功就好。正當我這麼想時,看到遠方大愛電視台的記者走了過來,和善親切地向我們問好,正在互相寒暄時,聯合、自由、中時……等多位平面媒體的記者,以及中視、台視、華視等多家有線新聞台都紛紛趕到。記者會開始時,鎂光燈喀嚓喀嚓閃個不停,場面一下子變得宛如金馬獎似的熱鬧、壯觀,我由衷感謝媒體朋友們的幫忙,讓青少年的聲音能被聽見。第一次面對這麼多的媒體,學員們顯得侷促不安,舉止略為生硬。我鼓勵他們在鏡頭面前可以多多表現自己,再加上我泰然自若的模樣,讓他們也跟著在記者面前侃侃地談著自己的作品。 這時在會場,有一群一直默默守候的盟友——學員們的家長,都盛裝出席,一開始他們羞澀的躲在牆邊,默默為兒女加油打氣。現在他們坐在會場外,開心的談天交流,看著自己的兒女在大批人潮面前仍然落落大方,看著他們像專業藝術家一樣,闡述作品的含意,看他們在裡頭閃爍得像個小太陽。現在他們因為自己的兒女,而感到無比榮耀與驕傲。 這時,我想起馬市長來信勉勵學員的話:「先天的條件,只會影響一個人起跑點的位置,而後天的努力,才能決定抵達終點的成績。現在的不如意,正是砥礪自己向上,激發內在潛能、發掘自我天分的最佳機會,唯有深刻了解自己,才能擁抱理想,也唯有盡力發揮潛能,才能掌握未來!」五十五位勇於做大夢的青少年,在未來的旅途上,願你們永遠記住現在充滿自信的這一刻,永不退縮,永不退卻。 「登高是為了望遠,前進是為了理想。」第一屆福爾摩沙青少年創作展的網站以及全紀錄,都登錄在網路上,讓新生代站在國際舞台;讓原本在陰暗角落的青少年,找到生命的窗口。第二屆青少年創作展也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以「世界有多大,青少年的創作就有多大」為主題,號召更多青少年勇於用創作來發聲。 【第二屆創作展緣起】 睽違一年的光景,今年「第二屆福爾摩沙青少年創作展」,將要向世界宣誓:「台灣青少年不斷進步、不斷創新、綿延不絕的無限創意更將滾滾而來!」 隨著教改的啟動,有些莘莘學子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他們也許不懂得引經論點、吟詩作對,卻懂得如何分辨「野獸派」與「抽象派」間的差別;他們也許對三角函數不太了解,卻能熟練地用畫筆,勾勒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他們都是值得我們期待的新藝術青年。 只可惜,社會的傳統思維並沒有隨著教育體制而改變,仍將我們定格在成績、考試、學測的狹隘框框中。於是這群青年們漸漸迷失在「數字遊戲」中。為了讓他們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創作天空,於是我舉辦了「第一屆福爾摩沙青少年創作展」。 萬事起頭難,創展時我遇到了許多的困境。比方說:我架設了活動網站後,得到許多北部青少年的熱情響應。這讓我發現青少年極需要一個舞台,更讓我看見城鄉差距的嚴重性。種種的因素,堅定了我要幫助雲林縣弱勢子女的決心,只要一點點機會,就可成就大大夢想。在多方奔走以及眾人的幫忙之中,第一屆創作展順利在雲林縣文化局展出,帶領著五十五名勇於作夢的青少年,邁向截然不同的人生旅途。 第二屆創作展承襲了最初的理念,要在人文藝術發展較落後的雲林縣,為學子打造創作及發表的舞台,並提供弱勢學子一千元的創作基金。本屆將跨越縣市,徵選出20件高中(職)學生的作品,也邀請本縣40件相關創作學校之作品。其中,我們更特別邀請了 總統教育獎得主之楊智淵同學、曾奕凱同學、陳芯瑤同學及鄭韻如同學,藉由作品分享其創作歷程,激勵本縣弱勢創作者勇於前進、追求夢想的力量! 第二屆創作展預計需八萬元的經費,也同樣謝絕任何資助,這對一個高中生而言,的確是個不小的負擔。即使過程要付出許多的心血、難以想像的艱困挑戰,我仍堅持要舉辦第二屆創作展。因為台灣現在已走出代工時代,朝品牌之路邁進。在我們喊出「品牌台灣」口號的同時,也代表著台灣對設計人才的需要,不論是商品設計、包裝設計,都需要大量的設計人才。該如何培育設計人才?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台灣處在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從小就培養對藝術的敏感度,對創作的敏銳度,進而激發出潛能,這樣不管是繪畫、建築設計、服裝設計、工業設計等領域,相信台灣都能找出一條條康莊大道。 「知識領先、觀念領先、創作領先」是福爾摩沙創作展的宗旨! 如今台灣的教育,反而扼殺了青少年的創意與靈感,也甚少提供一個平台,讓青少年展現作品、互相交流。因此期許政府與全國319個鄉鎮能一同響應青少年創作展,爲青少年找到自己的定位,也爲台灣未來之路打下最好的根基! 最後感謝雲林縣文化局 林局長對本活動的多方幫忙與鼓勵、總統府 陳總統的來信勉勵青少年創作,與台北市 馬英九市長為本展題名與來信勉勵。誠如市長所言:「先天的條件,只會影響一個人起跑點的位置,而後天的努力,才能決定抵達終點的成績。現在的不如意,正是砥礪自己向上,激發內在潛能、發掘自我天份的最佳機會,為有深刻的了解自己,才能擁抱理想,也唯有盡力的發揮潛能,才能掌握未來!」 福爾摩沙青少年創作展創辦人 沈芯菱敬上 民國 九 十 四年 十月 二 十 八日 《 本文為創辦人15歲所撰,為保有原貌紀實,請容不再修改潤飾 》 雖然我只是個高中生,能力、所學有限,但是信心、勇氣與行動力卻是無限,願個人綿薄的力量能鼓勵青少年朋友,讓我們一同向前、一同蛻變、一同成長。第二屆FORMOSA青少年創作展,希望打造出「知識領先、觀念領先、創作領先」的新世代: 「世界有多大,台灣青少年的創作就有多大! 」 1.台灣應關懷弱勢青少年創作:在文憑至上的台灣,許多雖弱勢卻才華洋溢的學生,常因疲於奔命於學業中, 往往失去自我,隱藏自己真正的興趣。且弱勢的鄉村青少年 大多不像都市青年般充滿自信 。因此,青少年創作展即是要為他們創造機會,希望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正視自己的天份,為自己找出一條適合的路。 2.呼籲政府應縮短城鄉差距:長期以來,幫助弱勢學子有更多的學習資源是我們的目標,鄉村教育所得到的教育經費往往 遠低於都市,但是基礎教育是必須受到同等關心。建請政府幫助各學校發展青少年創作,和偏遠地區的美育普及率。我們深信教育資源分配的平等,將會縮短城鄉差距,帶動社會穩定的力量。 3.政府訂定青少年創作之政策:政府有責任訂定利於青少年的創作政策,在政府強大的支持下,青少年政策能落實的更徹底。政府可以安排「青少年創作月」,舉辦一系列的青少年創作等活動。以學生多元發展、有創造力為由,在甄選學校時予以加分鼓勵,並提供助學基金,供優秀創作人才赴國外深造,或是提供創作基金以供創作 。各基金會所提供的獎學金,也不能全以智育為評判標準,應增設優秀創作人才獎助學金類別以提供申請。 4.台灣以創作和世界接軌:國際化程度是一個國家被認為現代化與否的重要指標,如果我們國家的青少年,不了解世界脈動,不能跟上世界的潮流,不能與其同步思考,那麼我們將漸漸喪失我們在全球的競爭力。希望讓青少年接觸到台灣以外的世界,拓展眼界及心胸,學習每一個國家特點,尋找創作靈感之外,也藉此與世界接軌。 5.民眾應多消費藝術文化:我們之所以對藝術的敏銳度不高,乃因於我們不常做藝術文化性的消費,這也是藝術工作者難以在台灣生存的最大原因。在生活水準越來越高的同時,台灣人應更重視心靈上的水準提升。除了增加藝術文化性的消費以外,參觀藝術展覽或表演也是很好的方法。一方面能陶冶性情、舒緩心情,另一方面也能鼓勵藝術創作者。我相信民眾的支持與肯定,除了讓他們得以生存外,也會讓大家不會再扼殺青少年的創作力,而是尊重和支持。 6,媒體要多鼓勵青少年創作:電子媒體是我們訊息傳遞最重要的媒介,它的感染力與穿透力就如網路般無遠弗屆。因此,若媒體能多報導青少年創作之相關議題,監督青少年政策,藉此傳達新生代議題的重要性,相信能引起國人與政府的關注,相關活動與政策也能隨之產出,同時也豐富新聞的內涵與青少年未來無窮的展望 台灣的產業型態已經劇烈轉變。過去「代工王國」已經蛻變成「品牌台灣」。在我們致力於步向品牌開發之路時,也代表著台灣對設計人才的需要,不論是商品設計、包裝設計,都需要大量的設計人才。而培育人才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台灣處在一個充滿美育的環境,進而激發出潛能,這樣不管是繪畫、建築設計、服裝設計、工業設計等領域,相信台灣青少年都能找出一條條康莊大道。 沈芯菱敬上 top 《 本文為創辦人15歲所撰,為保有原貌紀實,請容不再修改潤飾 》 【第一屆創作展緣起】 常有人問起我,台灣青少年的明天要往哪裡走?而新生代又將如何定位在瞬息萬變的年代裡呢?我們的想像無限,我們的潛能無限,我們的創意無限,卻只能在「學業方塊」上打轉,我們都忘了如何做夢,更遑論追夢、築夢。 我在攝影中發現不同的自己,從觀景窗望出去,是無限的視野。想像是需要空間的,靈感是需要尋找的,所以創作是有趣的。有一天放學回家,驚訝的發現幾個月前向文化局申請的攝影個展,竟然獲得評審委員一致親睞、肯定,得以在元月份時,於文化局的一樓陳列館展出,心中感到無比的 榮幸。 晚上我和媽媽分享這個喜悅,媽媽也很為我感到歡喜,她說:「妳擁有許多榮譽和機會,如果可以的話,希望能讓更多同學參與,把機會分享出去。」 「把機會分享出去」是啊!我怎麼遺忘了?身旁有多少富有創意的同學,卻因為環境苦無發揮之地呢?如果我有力量能為弱勢青少年創作找到舞台,找出一片能讓他們盡情揮灑的天地,是何等之重要。現在身邊恰好就有一個機會………。媽媽那席話好像觸動了那條生鏽的筋,一堆計畫從我腦中蹦了出來。 我的力量有限,這次活動經費來源, 是多項得獎獎金中而來。想想:多少有資質、潛能的青少年們,卻因環境弱勢等種種因素,埋沒了他們人生的發展?所以我們針對此問題,提供了他們最需要的「創作基金」和免費發表作品的舞台〈雲林縣立文化局〉。而我也會架設活動全紀錄及網站,登錄在全球網域中,讓新生代站上國際舞台發聲! 台灣仍有許多人才,也因為教育制度侷限、傳統觀念束縛等因素,讓他們喪失了發表作品的機會。所以我們也針對此問題,接受一般非弱勢學生的作品,並提供他們免費展出的舞台〈雲林縣立文化局〉,進而肯定自己、對國家社會有份貢獻。 最後相信有您們的鼓勵,將可使更多人參與本活動,讓原在陰暗角落的弱勢青少年,找到生命的窗口!! 福爾摩沙青少年創作展創辦人 沈芯菱敬上 民國 九十三年 十月 四日 top 《 本文為創辦人14歲所撰,為保有原貌紀實,請容不再修改潤飾 》 |